网站制作需求为何减少?三大趋势与行业不可替代性分析
近年来,不少网站制作服务商都明显感受到:主动咨询网站制作的用户数量在减少,甚至有部分用户明确提出 “仅需移动网站”,对传统 PC 端网站的需求大幅降低。这种需求变化并非偶然,而是受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与用户行为习惯迭代的共同影响。下面,我们将从三个核心维度分析需求减少的原因,同时客观看待网站制作行业的独特价值,避免陷入 “行业衰退” 的片面认知。
一、用户搜索习惯迭代:搜索引擎不再是唯一信息入口
过去,网站制作之所以成为企业数字化的 “标配”,核心原因在于搜索引擎(以百度为代表)是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—— 用户有需求时,会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,而搜索结果多为企业或个人搭建的独立网站,这让网站成为企业触达用户的关键桥梁。
但如今,用户寻求解决方案的方式已发生根本改变:百度不再是唯一的搜索场景。例如,想查询企业资质是否合规,用户更倾向于直接访问行业监管平台或权威数据库;想找有趣的视频,会打开抖音、B 站等视频平台;想获取深度内容或解答疑问,知乎、小红书、悟空问答等垂直平台成为首选。独立网站的数量早已 “泛滥”,信息筛选成本高,而垂直平台的内容更精准、互动性更强,自然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独立网站的流量。当企业发现 “做了网站也难获曝光” 时,对网站制作的积极性便会降低,转而追逐流量更大的平台。
二、自媒体平台崛起:企业营销重心转向 “流量洼地”
自媒体的爆发式增长,进一步分流了企业对网站制作的需求。近十年来,自媒体平台的风口不断切换:前几年微博热度高涨时,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注册企业微博,将其作为品牌发声与用户互动的核心阵地;随后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崛起,企业又扎堆开通企业账号,通过短视频内容吸引用户;淘宝直播、视频号直播走红后,企业再次将资源倾斜到直播带货与实时互动上。
这种 “跟风式布局” 的背后,是企业对 “流量” 的追逐 —— 大家普遍认为,越热门的平台聚集的用户越多,越容易通过内容曝光获得生意机会。相比之下,独立网站的运营需要长期投入(如内容更新、SEO 优化),且流量见效慢,自然难以与 “短平快” 的自媒体平台竞争。当企业的营销预算与精力都投向自媒体时,对网站制作的需求便会被挤压。
三、移动化办公普及:PC 端使用频率下降影响需求判断
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渗透,让 “无电脑办公” 成为可能,这也间接影响了企业对网站制作的认知。过去,办公室摆放电脑是企业 “正规性” 的象征,PC 端是用户访问网站的主要场景;但现在,无论是日常沟通、业务处理,还是信息查询,手机都能满足大部分需求 —— 企业员工可通过手机回复客户咨询、处理订单,用户也习惯用手机获取信息,PC 端的使用频率大幅下降。
这种变化让部分企业产生认知偏差:“我们自己都很少用手机访问独立网站,客户大概率也不会,那做网站还有什么意义?” 因此,不少企业宁愿选择入驻第三方平台(如淘宝、京东等电商平台,或美团、大众点评等生活服务平台),依托平台流量开展业务,也不愿投入成本搭建独立网站。这种 “重平台、轻网站” 的思路,进一步拉低了网站制作的整体需求。
四、网站制作的不可替代性:短期仍无软件能完全替代
尽管需求减少已成趋势,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网站制作行业的价值 —— 独立网站仍具备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核心优势,这也是行业不会 “完全消失” 的关键原因。
最核心的优势在于 “链接的通用性”:独立网站生成的链接,可嵌入到几乎所有程序与平台中。例如,企业在自媒体账号简介、短视频评论区、朋友圈文案、线下宣传物料(如海报、宣传单)中,都能附上网站链接,用户点击后即可直接跳转至企业自主掌控的信息阵地;而入驻第三方平台时,企业的信息展示、功能使用都受平台规则限制,无法自由引导用户,且一旦平台调整政策(如提高入驻费、限制流量),企业的经营便会陷入被动。
此外,独立网站是企业品牌 “自主可控的数字化名片”:无论是品牌形象设计、内容发布,还是用户数据沉淀,企业都能完全按照自身需求规划,无需受平台模板或规则约束。对于注重长期品牌建设、希望积累私域流量的企业而言,独立网站仍是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总结:需求减少≠行业衰退,而是 “精准需求” 时代来临
网站制作需求的减少,本质上是互联网行业从 “粗放式数字化” 向 “精细化运营” 转型的必然结果 —— 过去 “企业必须做网站” 的认知已过时,现在企业会根据自身业务场景(如是否需要私域运营、是否依赖平台流量)判断是否需要网站。
对网站制作服务商而言,与其纠结 “需求减少”,不如聚焦 “精准需求”:例如,为依赖移动端用户的企业提供适配性更强的响应式网站,为需要私域运营的企业开发 “网站 + 会员系统 + 数据统计” 的一体化方案。只要能持续为企业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,网站制作行业仍有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。